T 50的設計和外觀非常類似於“ 126th”,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創建是考慮到在芬蘭戰爭中使用戰車的經驗以及在蘇聯使用德國Pz.3戰車的測試結果。在1940年夏天舉行。蘇維埃T 50輕型坦克的船體薄板通過焊接連接,並以大傾角放置。船體和砲塔的正面和側面裝甲的最大厚度從45毫米減小到37毫米。船體的後板變成25毫米,頂部和底部的厚度增加到15毫米。在前額板上,向左稍微偏移的是駕駛員的帶有觀察裝置的艙門。在船體的che骨上安裝了另外兩個監視設備。
該塔是焊接的,流線型的形狀類似於T 34坦克的塔,但與它的區別在於三名機組人員的位置。在塔頂的後部,安裝了指揮官的沖天爐和八個觀察孔,這些孔被裝甲減震器關閉。指揮官的砲塔,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位置的構想,是從德國坦克Pz取得的3.砲塔有一個小口供發出信號。打算將兩個矩形天窗供機組人員在塔樓著陸。後板的門用來拆卸槍支。塔的側面有砲手和裝載機監視裝置,這些裝置由圓形裝甲蓋封閉。
蘇聯的坦克不是很典型。帶有45毫米大砲和同軸的7.62毫米機槍DT。就像德國的坦克Pz 3. KRSTB廣播電台位於指揮官所在地附近的坦克塔中。
通過減少裝甲板的厚度,坦克的重量減少到了13.8噸,這也要歸功於差速預訂原理的引入。
而且,在安裝容量為300馬力的B 4發動機之後,可以大大提高速度。坦克開始達到每小時52公里的速度。兩個總容量為350升的油箱在高速公路上的續航里程長達344公里。在底盤中使用了具有內部緩沖和獨立扭杆懸掛的滾輪。
T 50輕型坦克的批量生產將在174號工廠進行。與此同時,1941年1月1日,T 26輕型坦克的生產也停止了。但是,技術更複雜的T 50的生產結構調整非常緩慢。在75號哈爾科夫工廠生產柴油發動機V 75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嚴重的困難。但是T 50應該被T 26部隊取代,根據最初計劃的紅軍裝甲部隊的改建,這應該是最大的。在1940-1941年,由於決定組建機械化軍而對該計劃進行了調整。但是即使對他們來說,T 50也絕不應該少於1.4萬。
經過巨大的努力,1941年生產了50噸T-50坦克,8月,疏散了174號工廠-大部分運往Chkalov市(奧倫堡),12月恢復了坦克的生產。試圖在莫斯科第37號工廠擴大T 50生產的嘗試沒有成功。 T 50生產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發動機。計劃中的任務的重點放在了柴油B 2上。因此,1941年10月,GKO決定在Barnaul建立兩座工廠,一處用於生產T 50坦克,二所用於製造這些坦克的柴油發動機B 4,但是1942年2月6日, GKO的決定,T 50的生產和為它們生產的發動機都完全停產了。 Chkalov的174號工廠在1942年僅生產了15輛坦克,並改用T 34生產
關於T 50坦克的命運的信息很少。不過,眾所周知,在1941年8月,第1裝甲師中有10輛這種類型的坦克,駐紮在列寧格勒軍事區,並參加了基尼塞普地區的戰鬥。 1941年秋天,幾支T 50成為第7軍的一部分,向彼得羅扎沃茨克方向保衛自己。在這些戰鬥中,其中一台這樣的機器被芬蘭人抓獲並一直使用到1954年底。
至於紅軍,例如,一輛T 50坦克在1943年被列入第5衛隊坦克大隊。
沒有關於輕型T-50坦克在戰鬥中的可靠信息。但是,毫無疑問,蘇聯T 50輕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被採用時,是最有建設性的發展和平衡。我們可以稱其為戰鬥和作戰素質的最佳組合。
在武器,裝甲和機動性方面,它優於或不遜於德國中型坦克Pz.3。同樣,體積和大小都遠小於體積。可以注意到塔的設計和缺點。即使將45毫米火砲放在砲塔中,三輛油輪也被擠在裡面。因此,指揮官的穹頂必須移至右舷。指揮官不得不半坐到坦克的軸線。如“對象126”中那樣,將自己限制在帶有大量觀察裝置的兩座塔樓上也許是有意義的。對於輕型坦克,這是可以接受的。所有外國類似物,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輕型坦克-斯圖爾特(Stuart),情人(Valentine)甚至是1944年製造的查菲(Chaffee),都裝有雙塔。